原創|行業資訊|編輯:董玉霞|2025-10-16 14:47:07.717|閱讀 13 次
概述:在制造業談“數字化轉型”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MES、ERP、PLM、APS等系統。
# 界面/圖表報表/文檔/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>>
在制造業談“數字化轉型”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MES、ERP、PLM、APS等系統。然而,真正讓這些系統“活”起來的,是底層的數據。
沒有準確、實時的數據,再先進的系統也只是“擺設”。而要讓數據流動起來,第一步就是——數據采集。
一、為什么數據采集是數字化的起點?
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“用數據驅動決策”。但數據不是憑空生成的,它來自生產現場的每一個環節:設備運行狀態、生產節拍、工單進度、產品合格率、能源消耗……這些都是真實反映現場狀況的“第一手信息”。
很多企業在推進數字化時都會遇到類似問題:
“系統上了,但數據還靠人工填。”
“設備老舊,采不到數據。”
“不同系統間的數據根本對不上?!?/span>
歸根結底,是沒有從源頭打通數據采集的通路。沒有高質量的數據,數字化就失去了基礎。
二、數據采集多種方式
數據采集并非“一刀切”,不同生產環境下應采用不同的方式。
自動采集數據
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產線,可以通過PLC、傳感器或數據采集網關,直接將設備運行狀態、產量、能耗等數據實時上傳系統,實現真正的“無人值守”。
自動采集和人工錄入結合
在半自動化或人工操作較多的生產線上,則可以通過掃碼槍、工位終端、觸摸屏等方式,讓操作員在關鍵節點錄入工單進度、質量結果或工藝參數。這種方式兼顧效率與準確性。
人工錄入
而對于設備年代久遠、無法聯網的傳統工廠,則可以先從人工采集入手,通過移動端App或平板終端替代紙質記錄,逐步建立標準化的采集流程。這種“輕量化改造”能在不大動干戈的前提下,先把數據“沉下來”。
三、采集哪些數據最關鍵?
在實際落地中,工廠最核心的數據通常包括四類。
設備數據
包括開機時間、運行時長、停機原因、報警信息等。這些數據能幫助分析OEE(設備綜合效率)并支撐預防性維護。
生產數據
如工單執行進度、產量、工序節拍、換線時間等。這些數據是評估計劃達成率、發現產能瓶頸的重要依據。
質量數據
例如檢測結果、不良品數量、不良原因、返工記錄等。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,企業可以追溯問題來源,持續優化工藝。
能耗數據
包括電、水、氣等消耗情況。隨著綠色制造和“雙碳”戰略的推進,能耗數據已成為企業降本與節能管理的重要抓手。
當這些數據被實時采集、集中展示、智能分析時,生產現場不再是“黑箱”,而是一張清晰可視的數字化地圖。
四、數據采集帶來的真實價值
數據采集并不是為了“收集好看”,而是為了讓管理更透明、決策更科學。
1、生產過程透明化
管理者能夠實時看到設備狀態、工單執行進度,不再依賴人工報表和口頭匯報。
2、異常響應更及時
當設備出現異常、工序偏差或質量不良時,系統能立即預警并記錄原因,實現快速追溯。
3、決策更有依據
歷史數據的積累與分析,讓管理層能夠根據趨勢制定科學的生產、維護和排產計劃。
4、降本提效更落地
減少人工統計誤差,發現浪費和瓶頸環節,用數據推動精益改善。
可以說,數據采集讓生產現場“看得見”,也讓管理決策“更聰明”。
五、結語:數字化的路,始于采集
很多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急于“上系統”“看報表”,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步——采集真實的數據。
正如蓋樓要先打好地基,數字化的地基就是數據采集。
只有當設備、工序、人員、物料都能“開口說話”,
企業才能真正邁入數據驅動的管理時代,
讓數字化轉型不再停留在口號,而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。
慧都科技(EVGET)成?于2003年,是?家?業數字化解決?案公司,?期專注于軟件、油?與制造?業。公司基于深?的業務理解與管理洞察,以系統化的業務建模驅動技術落地,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運營與?期競爭優勢。
慧都依托豐富的工業實踐與技術積累,構建了端到端的IIoT整體解決方案,幫助制造企業實現生產現場的實時感知、數據互聯與智能管控,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透明度、響應速度和運營效率,加速邁向智能制造新階段。
如果你所在的企業也有數據采集相關需求,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直接撥打023-68661681聯系我們,我們愿為您提供更多落地案例與實踐建議。
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,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。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,但請務必注明出處、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,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@ke049m.cn